朱共山:“科技+数据+平台+应用”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
以下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排名第二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发言实录: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工商界同仁:
大家上午好。非常荣幸参加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。当前,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和迫切任务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,中国正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方案,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工商界是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力军,我本人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一名老兵,同时也是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,多年来也一直以微薄之力,参与、推动和见证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下面,结合今天会议的主题,我简单汇报一些看法。
当前,能源转型加速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、硅能源、氢能源、可再生能源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。
近年来,在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,我国以风电、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,风电、光伏总装机量超7亿千瓦,占到电力装机的1/3。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水电及核电一年的总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,大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/3,相当于欧洲几个国家全年用电量总和。
今年3月,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0GW,正式进入“太瓦时代”。这其中,中国的比重超过1/3。目前,中国光伏产业链所有环节均实现国产化,供应链实现自主自控,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。我预计,按照全球碳减排需求,2025年前,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,全球光伏装机量大概率将超过2000GW。到2030年,即便是考虑到地缘冲突、全球金融市场变化、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在内,全球光伏装机量也应该在3000-4500GW的区间。此外,在新能源的其它领域,中国的低风速、抗台风、超高塔架、超高海拔风电技术居世界前列,大规模储能、氢能等技术不断突破,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400万台,充电网络规模全球第一,建成加氢站超过270座,规模世界第一。
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、贫油、少气,2021年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73%和45%。随着新能源全产业链在技术、装备、制造等方面的崛起,中国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新赛道上已获得绝对的领先优势。到2025年,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%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%左右。到2030年,我国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%左右。预计到“十五五”初,我国新能源将从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转变为增量主体,能源变革的拐点即将到来,具体表现在:
一是风光储氢一体化优势凸显。从平均度电成本来看,光伏发电在两年前已经平价上网,陆上风电也已经平价上网,海上风电加速迈入平价时代。预计到2025年左右,储能行业将实现商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,“新能源+储能”的平均度电成本有望维持在低电价水平。氢能方面,国产替代已进入质子交换膜、储氢瓶用碳纤维等材料环节,到2025年,每立方的绿氢的纯制造成本大概可降到1块钱左右。未来的光伏,至少会有一半用于制氢。风光储氢协同发展,将大大加速能源替代的进程。
二是新型电力系统构筑零碳未来。在清洁能源的使用探索中,存在一个“不可能的三角”,即“既有能源用,又没有污染,价格还便宜”这三个目标很难同时实现。中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,打破了这个“不可能的三角”。新型电力系统以风电、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为主体,具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安全并网和消纳的基本特征。源网荷储一体化、多能互补是标准配置。国家提出规划以库布齐、乌兰布和、腾格里、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,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,建设总装机约4.55亿千瓦的大型风光基地。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大基地保障了电源,遍布全国的特高压骨架强化了电网,储能提升了电力稳定性,智慧柔性坚强电网技术全面提升了新能源的友好入网。能源跨区域调配,西电东输、西氢东送、东数西算,多种业态、技术联动,优化能源的时空格局,构筑零碳未来。
三是新能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坚持城乡融合发展,畅通城乡要素流动。我认为,把新能源融入“三农经济”是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途径。农业科技革命与农村能源革命的耦合,将带来中国5亿多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。新能源将植入农业种植、农民养殖、乡村交通、农村家庭等多种场景。电动汽车下乡,千乡万村上演沐光行动、驭风计划、电动出行,独具乡村特色的“风、光、储、氢、充、车”微型零碳循环解决方案呼之欲出。农村将涌现以“农村能源合作社”为代表的新型市场主体,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孕育巨大的市场。
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,科技是“第一能源”,是能源之源。16年前,协鑫原创多晶硅西门子改良生产法,首家采用闭环冷氢化生产工艺打破国外垄断,推动中国光伏告别“三头在外”,多晶硅价格从400美元/公斤降至60美元/公斤,综合能耗从200多度电/公斤降到50度电/公斤左右,现在协鑫最新的颗粒硅技术已经降到了14度电/公斤左右。当时全行业只有100多吨多晶硅的产能,协鑫1500吨多晶硅的投资是17个亿,今天1万吨多晶硅投资也就7-10个亿。当时光伏电价是一度电4块人民币,现在只有3毛钱人民币。这些全部得益于技术的进步,以技术革命为根本驱动,全链条传导,从材料革命、装备革命到制造革命、应用革命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,风电、光伏、储能、氢能、甲醇、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,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、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,从传统能源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变。电力电子、传感物联、全环境仿真平台、第五代移动通信、先进算力算法、工业基础软件、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将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,推动新能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。
未来,“科技+数据+平台+应用”模式,将推动能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速。传统的企业建在土地上,而未来的企业,尤其是新能源企业,一定建立在数字的土壤上。早在2016年,协鑫就牵手阿里云计算,推出“ET工业大脑”,在全球率先构建光伏智能工厂,打造无人车间、黑灯工厂,成为智能制造的范例。数字化工厂的一个车间有10万平方米,一个人可以管几百台机器,核心数据上云、关键参数建模、全程数据分析、良品率预测调整,全部实现腾笼换鸟,机器换人,人到哪里去了呢?人被数字化精密制造、精益控制所代替了。留下来的大部分人,全部在编程、在运算、在硬体软体方面下功夫,通过工业互联、万物互联、人物相连、物物相连,实现数字化的生产、制造和运营。在能源智造的过程中,协鑫集团要求全面进行从“传统思维”到“数字思维”的变革。所有新上马的项目,必须同时具备无人工厂、数字化柔性生产、机器人员工三项基本条件,把机器人作为正式员工并进行考核。能量流、业务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“四流合一”。所有的基地,所有的工厂,都是零碳大基地和数字工厂,通过自动、智能、集约的中央控制系统、云端大数据平台、全链条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与应用、工业4.0 先进技术,管理所有基地、工厂。
各位领导,各位同仁,放眼未来,新能源的技术革命、场景革命、数字革命等,正以燎原之势,席卷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化、供应链全球化的背景下,通过协同创新、错位竞争、互补合作、有序发展,实现强链补链,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的关键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强化创新合作,不断推进全球清洁能源伙伴关系,落实全球发展倡议,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,全面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