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3日,“2025内蒙古光伏市场发展研讨会暨储能技术培训会”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。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办,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、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、杭州品联科技有限公司、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、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、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能源与材料工程系等10家企业及机构协办,内蒙古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提供指导。
本次会议以“光储融合,协同发展”为主题,旨在解读行业政策,探索新阶段内蒙古光伏、储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、新模式与新市场。吸引了区内外光伏与储能领域的全产业链主体参与——包括电站开发企业、EPC企业、设备厂家、设计检测单位,以及高校、研究机构、政府部门及协会会员单位等,共约170名代表参会。
会议设置“论坛+技术培训”两大核心板块,内容聚焦最新政策、行业前沿与实践需求。上午的论坛环节,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、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、天合、华为等单位和企业的专家,围绕零碳园区建设、绿电直连应用、新能源入市结算、光储融合技术方案等关键议题作主题报告,为内蒙古光伏产业发展明晰方向;下午的新型储能技术培训,则以“实操应用”为核心,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、项目实践及运维管理展开讲解,助力参会者提升技术落地能力。
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会长温建亮在致辞中,简要梳理了内蒙古光伏产业的发展成果与当前挑战。他指出,“十四五”以来,内蒙古依托太阳能资源、土地及政策优势,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:截至2023年,已建成从硅料到光伏组件的全产业链条,硅料产能居全国首位;光伏装机量从2020年上半年的1131万千瓦,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996.1万千瓦,年均增长率达35%。同时他也提到,自2024年起,我国光伏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设备制造端产能过剩、产品价格跌破成本;电站建设端面临严峻的消纳难题,叠加新能源全面入市后项目“收益率下降+消纳难”的双重压力,以及经济转型、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,光伏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。
针对行业当前困境,温建亮强调,我国光伏产业是全球技术最先进、制造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,在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通过细分市场挖掘、技术创新、模式突破及“走出去”战略,仍有广阔发展空间。“无论是制造端的产能出清,还是应用端的消纳难题,最终都要靠技术迭代解决,而光储融合正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路径,尤其在工商业光伏领域前景广阔。”
参会代表普遍认为,本次研讨会汇聚行业权威专家,既深入剖析了新政下内蒙古光伏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机遇,也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务实参考,对推动内蒙古光伏产业向更高水平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