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会议展览 > 正文

一半火焰一半海水,SNEC展的九个观后感

来源:智汇光伏 编辑:王淑娟 时间:2023年05月29日 10:05

本文内容较多,主要分为以下九部分。主要记录了个人几天的所见所所闻,由于个人精力有限,如有遗漏,还请见谅。

主流产品技术的变化情况:

一、组件主流技术已经全面切换到n型

二、BIPV成为分布式增长最快的市场

三、储能赛道很火热,组件、逆变器企业都开始涉及

四、逆变器三个关键词:全面光储一体化、安全、支撑电网

行业格局的一些变化:

一、“全民光伏”的时代,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忙

二、上下游垂直一体化发展成趋势

三、非相关行业企业跨界进入光伏行业

四、一体化、跨界,进门容易,成功很难

五、未来光伏市场更加难以预测

一半火焰:看到了产品创新、企业积极求变,看到了市场的空前火热;

一半海水:产能的绝对过剩,会让明年的竞争格外激烈,只有潮水褪去,才知道谁将成为幸存者!




一、主流产品技术的变化情况

一、组件主流技术已经全面切换到n型

此次展会,仍有零星的PERC、MWT等技术路线产品展出,但主要光伏组件企业的主打产品基本都是n型,呈现以下三个特点:

1)n型+MBB+半片

各企业展示产品中有少量PERC技术,但主打产品已经全面切换到n型;

12主栅已经发展成为16主栅(182)、18主栅(210),更少用银、更高效率;

几乎全部为半片产品;

组件效率几乎均集中在22%以上,由于高效、大尺寸的应用,600W+甚至700W+的组件产品比比皆是。

2)轻质组件

随着工商业分布式市场的快速增长,多家企业推出针对工商业屋顶的轻质组件产品。

3)碳足迹统计

虽然欧盟碳关税目前仅钢铁、水泥、铝材等行业,此次多家企业的组件参数均增加的“碳足迹”概念。

n型产品,包含TOPCon、HJT、IBC等三个技术路线。个人对主要企业的主打产品进行不完全统计,不同技术路线的功率范围、组件转换效率范围如下表所示。

表:不同技术路线的功率、效率范围统计

1.png

从上表可以看出,本次展会的主打技术路线仍然是TOPCon,其次为HJT,IBC也逐渐受到企业关注。

1、TOPCon技术路线主要企业产品情况统计

此次一共统计了43款TOPCon产品,部分企业针对地面、分布式不同应用场景推出不同的功率,仅取了最高效率的一款。具体如下表所示。

2.jpg

将上表中的数据,做成下图,表达更为直观。

3.png

从上图可以看出,TOPCon产品,

组件转换效率主要集中在22.1%~23.2%之间;

182mm系列的,功率主要集中在580W上下;

210mm系列的,144片的功率主要集中在630W上下,156片的功率主要集中在700W上下;

2、HJT、IBC技术路线主要企业产品情况统计

4.jpg

5.png

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,HJT技术路线的组件转换效率已经全面到22.5%以上,甚至到23.5%以上,组件功率也基本到了700W以上。

BC技术甚至将组件的效率推高至24%以上!

3、钙钛矿技术

杭州纤纳:推出90W钙钛矿组件,0.79㎡(1245*635),组件转换效率11.38%。

隆基绿能:推出钙钛矿+晶硅叠层(概念片),166mm尺寸的电池片,电池转换效率31.8%。

二、BIPV成为分布式增长最快的市场

2022年3月,住建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》,提出“建筑光伏行动” ,以及其他国家、地方相关政策,极大推动了新建建筑的BIPV市场。

6.png

初步估计,2022年,东部地区约有70%的新建建筑安装了分布式光伏。根据固德威白皮书中数据,2023年BIPV的市场将达到6.7GW,且明后两年仍将快速增长。

7.png

因此,此次展会许多组件企业有专门针对于BIPV市场的组件设计。

下图为天合光能的BIPV产品设计细节,组件边框、彩钢瓦瓦型都进行了改进,尽量采用榫卯结构,减少对屋顶的破坏。

三、储能赛道很火热,组件、逆变器企业都开始涉及

一般来说,储能业务主要与逆变器相关。因此,此次展会所有的逆变器企业推出的新品,均不再是单单的逆变器产品,而均为“光储一体机”,展台上也都有储能模块的展出。不仅仅是地面电站配储,分布式领域展出的因为都是户储、工商业光伏一体机。

除了逆变器企业,天合、晶科、阿特斯、东方日升、协鑫、海泰等组件企业,都开始涉及储能业务。

此次的参展商中,下游的储能企业也很多,可以看出,上下游正在互相渗透。

以2023年3月国电投开展的900MWh分布式储能招标为例,该项目分12个标段,包括:户用储能6个标段,共计450MWh,台区储能6个标段,共计450MWh。

最终12个标段的中标企业如下:

9.png

从上图可以看出,中标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

1)专业的储能企业:如弘正、海博思创;

2)逆变器企业:固德威、艾罗、阳光电源;

3)组件企业:晶科、东方日升

四、逆变器三个关键词:全面光储一体化、安全、支撑电网

1)主流功率变化不大

与以往SNEC展上,逆变器都会推出更高功率密度的产品不同,此次各企业主打的产品功率与2021年展会上的基本相当。目前,用在地面电站的最高功率为1500V、320~350kW。

2)宣传语均带“储”,“集中汇流+储能”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

户储、工商业储能一体机、地面电站光储逆变器,各家的宣传口号均带“储”;

下图为固德威表皮书中的户储、工商业一体机

10.png

随着分布式装机占比的提高,山东、河北、河南等分布式光伏渗透率高的省份,投资企业、设备厂家,已经开展户用光伏采取“集中汇流+储能”的研究。

11.png

12.png

3)安全、支撑电网成为关注焦点

逆变器的宣传中,除了传统的提高发电量、降低度电成本的提法之外,此次展会期间,多家逆变器企业均发布白皮书,白皮书的主题均围绕“安全、支撑电网”开展。以阳光电源的白皮书为例,主要性能如下图所示。

13.png

白皮书中介绍:传统电站建设通常需要等待所有设备安装完毕,待电网审批许可送电后才能进行上电调试。阳光电源的自建电网技术,通过控制逆变器工作在电压源模式构建交流电源,具备低压和高压两种模式:低压模式可用于现场施工用电、中压耐压测试、通信和监控等设备上电初调,高压模式用于热调试、通信联调等,满足不同应用需求。

14.png

新能源大规模接入,发电端电力电子设备比例提升,同步发电机容量比例降低,系统惯量减小,易造成电网电压、频率波动,甚至脱网。阳光电源 PV-VSG 构网技术使光伏逆变器具备同步发电机特性,通过快速控制电压幅值和相角,实现毫秒级惯量响应,快速抑制电网电压、频率波动,进一步提升光储电站的稳定性。

湖北某光伏项目因卡口限制外送困难,同时因光伏与本地负荷之间难以平衡,易造成电网波动。阳光电源逆变器采用PV-VSG 构网技术,并网模式下,提供虚拟惯量实时支撑电网,10kV 母线电压波动幅度从 15% 降低到 10%;离网状态下,构建区域微网,满足用电需要。

15.png



二、行业格局的一些变化

有人介绍,过去18年,国内企业建设了380GW左右的全产业链项目,而在最近18个月里,行业又新建超过380GW的全产业链项目。为什么产能扩张如此之快,个人觉得,有以下三个原因:

1)企业通过扩产实现利润增长,地方政府完成招商引资;

2)上下游垂直一体化发展成趋势,互相扩产;

3)非相关行业企业跨界进入光伏行业,带来扩产。

一、“全民光伏”的时代,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忙

此次展会上3100家参展单位,27万平的参展面积,50万人参观观众,一直到第二天下午,许多热门的展馆仍然是人挤人情况,十分火爆!这个火爆的背后,来源于全社会对于光伏行业的关注。有人认为,“全民光伏”的时代已经来临。

光伏与高铁、风电一起,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一张名片;今年一季度,光伏产品与储能、电动企业,成为拉动出口的新三驾马车。

因此,光伏产业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。许多地方政府都在打造本地的光伏产业。此次展会上,能看到许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身影。

16.jpg

以本次展会的欢迎晚宴为例,为“包头、协鑫之夜”。包头市政府在此次展会期间,做了大量的工作。除了包头政府之外,还碰到浙江、安徽等省份的其他地区的政府领导,在此次展会期间,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洽谈。

光伏企业的进驻,可以拉动地方的就业;而地方政府吸引企业投资的条件,除了介绍当地的营商环境、优惠政策之外,还会给企业配套项目资源,“产业投资换项目资源”,已经成为常规的操作。然而,这也带来了产能的快速扩张。

二、上下游垂直一体化发展成趋势

此次展会上,专注做单一环节的企业越来越少,上游的硅片、电池片企业都在做组件,组件企业也都在扩充电池片、硅片产能,做辅材的企业(胶膜、背板)也开始做组件,许多企业都有多个展位。

上下游一体化的趋势十分明显,且开始往下游的储能、光储充等方向拓展。

17.png

传统的电池片企业,如通威、爱旭、润阳、中润等,都推出了组件产品;

传统的硅片企业,如双良、华耀等,也都推出了组件产品;

因此,此次展会许多企业不止一个展会,会有2~3个展位。而有的企业展位面积甚至上千平米,展出多品类产品。

三、非相关行业企业跨界进入光伏行业

此次展会的参展商、观众之所以这么多,也是因为有许多跨界来的。光伏行业很卷,但毕竟是一个增量市场,且近几年增速比较高,相对于其他行业发展的还是比较好。因此,吸引了许多跨界的企业。

传统的风电行业企业:如明阳、三一等;

传统的家电行业企业:如TCL、创维、格力等;

传统的地产相关行业企业:如东方雨虹(防水)、凯伦(防水)、广东联塑(塑料管道)等;

.......

四、一体化、跨界,进门容易,成功很难

1、关于光伏行业的后发优势

光伏行业门槛看起来似乎很低。只要有钱,就可以挖来高水平技术人员,买来最先进的产线,推出最先进的产品。而且,新产线往往更便宜,新产品也是最受市场认可的,因此,新进入者也省掉了很多前期研发投入、试错成本。我们都知道,科研创新是个高投入,但产出非常不确定的工作。因此,我们说新进入者有强大的后发优势。在“3060双碳目标”的影响下,可以看到很多在其他领域做的非常好、非常有实力的企业跨界而来。

然而,这个逻辑也存在一个很大bug。如果按照“后发者优势”的说法,那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将永远是新企业。然而,我们看到很多深耕行业多年的企业仍然在引领行业的发展,硅料龙头协鑫,硅片龙头隆基、中环,组件企业晶科、晶澳、天合等,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、华为等等。这些企业都是行业的老人,经历了多个行业周期之后,仍然是行业的龙头。

它们之所以能跨越周期,一直是行业的龙头,最主要的就是这些企业“技术创新”的底蕴!技术可以买的来,但对光伏行业的深刻理解、发展规律判断是买不来的,包括企业的特质也是买不来的。

2、技术创新打破内卷,淘汰跟不上的企业

多年一直是龙头的企业身上,始终焕发着持续创新的活力。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。比如,不同的组件企业主打不同的技术,BC、TOPCon、HJT,但除了自己的主打技术之外,大家也对其他的技术盯得也很紧。包括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钙钛矿是3年以后才可能逐渐商业化的技术,但几乎所有的一线组件企业也都在对这个技术进行研发投入。没有多年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专注,就无法对技术有深刻的领悟。龙头企业对新技术敏锐的嗅觉是新进入者无法比拟的。

破除行业内卷,最根本的解决之道,一定是技术创新!相同技术的同质化扩产,导致产能过剩,只能打“拼成本的价格战”;而通过技术创新,带来差异化新产品,淘汰落后产能,才能跳出产能过剩的圈子。比如,早期的多晶铸锭技术,158尺寸的产能,都被淘汰掉了。可见,只有技术创新,才能把“拼成本的价格战”转变成“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成本降低,带来价格自然下降”,跳出“内卷”的圈子。

通过创新,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,实现“产能与需求的匹配”。其实,每个人都知道,到2023年底,各个环节的产能均将在700GW以上,个别环节甚至在900GW以上。无疑,这将远超当前市场的需求,必然要淘汰一部分产能。

将来被淘汰的,一定是落后的产能,技术创新没有跟上的企业。

五、未来光伏市场更加难以预测

1、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剧

截止2022年底,国内风电、光伏累计装机758GW,占到电力装机的29.6%;

预期2023年底,国内风电、光伏累计装机预期超过920GW,占到电力装机32.6%以上;

2022年,风电、光伏的总发电量为11853亿度,合计占比13.7%;2023年预期15.3%。

18.png

随着光伏渗透率的提高,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推进,未来光伏电站投资收益将面临两方面的不确定性。

1)弃光率的不确定性。

会议上跟一些专家沟通,大家几乎都认可2024年的弃光率会有所增加。然而,会增加到什么程度,这个大家是不确定的。

2)电价的不确定性。

2022年,全国约37%的新能源电量参与交易;2023年,这一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。然而,由于光伏发电的出力同时率较高,在高光伏渗透率的地区,现货市场均出现了明显的“鸭子曲线”。

未来,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光伏项目,“综合电价”将会是多少?这个是不确定的。

结合上述两个不确定,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下,光伏项目未来的投资收益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
2、储备光伏电站的落地率不确定

2022年各省政府发布了大量的光伏项目指标,结转到2024年并网的,预期有50GW以上;2023年,各省继续在发年度规模指标,1~4月的发放量已经超过30GW。

国家层面,第二批大基地项目的大部分,会在2024年并网;第三批大基地的部分项目,也会在2024年并网。

综上所述,可以看到2024年有大量的地面电站储备项目。然而,由于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,配储、特高压、配套煤电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,导致这些项目最终能落地多少,是不确定的。

3、海外市场确定性增长

在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下,海外市场反而可以更加乐观一些,应该是确定性增长。虽然美国的贸易壁垒、欧洲的需求增长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,然而,在硅料价格下行的推动下、各环节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,2024年组件价格下行至1.5元/W以内,几乎是确定性的。

在这个组件价格下,海外市场的高增长,尤其是中东、非洲等对组件价格敏感的地区,大幅增长几乎是确定的。

从1~4月的组件出口数据来看,组件出口69GW,同比增长41%;可以看出,海外市场广阔,多版块轮动,仍然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。

4、未来市场的难以预期

由于未来国内需求的不确定性,且国内需求占比超过30%。即使海外市场确定性增长,但光伏产品产能的大幅扩张,让未来的产业格局难以预期。

相关阅读:

转载声明: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,请持有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,以便发放稿费。

内蒙古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 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  违者依法必究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471-4908813  投稿邮箱:nmgtyn@163.com

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16- All Rights Reserved.

公安网备号:15010502000699

蒙ICP备17002556号-1

Top